换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组成
根据生产工艺设计要求,换热站的自控系统由上位机(监控中心)、下位机(现场控制层)、通讯网络等组成。
上位机主要面向操作人员,由数据采集服务器、监控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UPS电源、打印机等组成,对各换热站工艺参数、电气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控制、联锁和报警,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以及报表打印等;通过使用在调度中心和各换热站间的一系列通讯链,完成整个热网调度所必需的数据采集、数据通讯、顺序控制、时间控制、回路调节及上位监视和管理功能。
下位机面向生产过程,包括PLC、电动执行机构、传感器、变频器、现场操作站等。主要完成各换热站一、二次网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的实时采集、各种运行设备的状态实时反映和控制。在通讯网络的支撑下,通过网络接口将换热站运行状态的数据传送到调度监控中心,同时接收调度监控中心发来的调度控制指令;调度监控中心负责接收各现场监控设备发来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存储、历史趋势分析、报警、报表打印等,在此基础上,泰州自动化控制系统,向各现场设备发出调度控制指令,工作人员还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手机实时监视设备运行状态并进行控制操作,实现了无人值守。
先进控制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助推节能降耗
目前国内工业生产仍普遍存在“三高”的问题。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以上。因而,我们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自动化控制系统价格,尽早缩短差距。而“坚持节约**、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是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的新思路。
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当然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有效手段。《“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总体目标包括:到2015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t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t标准煤下降16%,总实现节约能源6.7亿t标准煤。2015年,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全国化学需氧量和SO2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t、2086.4万t,比2010年的2551.7万t、2267.8万t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t、2046.2万t,比2010年的264.4万t、2273.6万t分别下降10%。